首页

sm免费足恋视频

时间:2025-05-28 16:04:24 作者:生态环境部: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 浏览量:80088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袁秀月)近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主要亮点有哪些?生态环境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相关热点话题。

  新闻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以来

  涉赔偿金额已超330亿元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我国环境立法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生态环境法治的新阶段。

  他介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生态环境部全力配合立法机关推动法典编纂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外,《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在积极推进中;生态环境部还制修订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六件部门规章,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在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面,赵柯表示,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等单位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联合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强化鉴定评估技术保障,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农田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估”“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等方面的鉴定评估技术标准。自改革启动以来截至昨天,全国已经累积办案约5.51万件,涉及赔偿金额超过330亿元,有力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制度纳入法典草案

  赵柯介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共1188条,约16万字。其中,有五方面亮点。第一,保持了延续性,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现在的法典草案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保持了法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回应了现实性,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赋予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强化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对环评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提出了要求,等等。

  第三,增强了体系性,删除了现行法律中一些重复、矛盾条款。第四,创新性,将部分改革举措上升成为法律制度。比如生态环境监管的“四个统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措施纳入了法典草案。

  第五,前瞻性,对新兴领域做出了引领性的规定。比如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法典编纂草案考虑立法需求,做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的规定,为今后相关制度建设和实践发展确定了原则,奠定了基础,为将来新兴领域的单行立法预留了空间。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专门立法工作进程

  赵柯介绍,生态环境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相关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这一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环境保护法为统领,涵盖了水、气、声各类污染要素,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法典》颁布以后,将取代环境保护法,统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他表示,在法典颁布之后,为贯彻落实法典新要求,生态环境部将推动配套制度的全面清理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其中包括:系统清理与法典不一致的规定,维护法治统一;落实法典的授权性立法要求,加快配套制度的制修订工作;进行补充性立法,推动新兴领域立法。

  赵柯表示,法典虽然包罗万象,但不是所有领域都规定的那么详细。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等新兴领域尚未制定专门法律,法典仅做了一些原则性、引领性的规定。生态环境部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配合立法机关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专门立法工作进程。(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以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和音)

据裴晓菲介绍,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来看,一季度,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等平均浓度同比均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6%,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报道称,为开好这次省委常委会会议,会前,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省政协主席林克庆和省委常委一班人深入珠海香洲区、高新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实地调研。

445公里,走了四个月:战火下的中缅货运生意

我国能创造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了统筹推进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二是依靠科学理论正确指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我国注重由实践探索上升为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基本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实践证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能够推动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继续指引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取得新进步。三是处理好战略定力和政策科学性灵活性的关系。既强调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也注重在实践中优化调整推进思路和政策体系。例如,能够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战略部署;及时总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经验,不断规范化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保持政策的灵活性;既十年如一日支持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注重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稳步支撑产业有序发展。

国家统计局: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

著名敦煌学家、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荣誉主任郑阿财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把台北的家设计成从大漠里搬来的“莫高窟”的模样。

茂名市应急局回应“养殖场70余条鳄鱼出逃”

如今的下姜村,依然出名——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已成为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的“绿富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